@iMusictech

十年前,我經營了數載的音樂科技初創,在香港科學園帶領下,勇奪美國培育機構 NBIA 科技組總冠軍殊榮。記得在台上領奬的一刻,我曾經說過:「我們的出現,就是要創造音樂大同的世界。」十年過去,音樂世界仍然掌控在某些大唱片公司手中,串流平台的普及更把大多數音樂創作人推向邊緣,由全職變兼職、由兼職變離職;微薄的收入也只照顧某些工種,音樂創作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

根據 2021年的資料顯示,以著名音樂平台 Spotify 為例,100萬的收聽率才有USD 4,000-6,000 (港幣為4萬7千元左右) 的分成給予音樂人,然後把這個利潤分給不同有份參與歌曲製作的工作人員後,平均每人可以分得 2,000-4,000 港元不等;但大前提是歌曲有 100萬的收聽率,整個分成制度對於沒有大公司支援的音樂人是不理想的。他們沒有龐大的幕後團體為歌曲宣傳,更沒有任何新歌發佈會及宣傳活動,要做到100萬流量根本是天方夜譚。

NFT 的出現正好為絕大多數音樂人平反,同時為音樂工業帶來新的革命。每一首獨一無二的原創歌曲將被製作成 NFT ,權益全部寫清楚在智能合約之上,不僅包涵主要的作曲及作詞部份,更可覆蓋編曲、監製、表演者甚或樂隊鼓手等。預先銷售 NFT 可為創作人帶來基本的收入,聽眾通過建基於區塊鏈的串流平台收聽音樂,更可以播放率按比例計算收益,相得益彰;同時加強聽眾及粉絲們的投入感,讓他們都可以成為歌曲持有人的一份子。

筆者相信 NFT 在音樂上的應用是最理想的場境,以 NFT 的方式去推出音樂,音樂創作人除了版稅收益外,更會得到 發售 NFT 所產生的利潤。NFT 在歌曲創作上的出現,確保了音樂人會有基本的收入,智能合約更加保障了各人的權益 ,成為了獨立創作人推出更多歌曲的動力。NFT 音樂打破了傳統音樂的限制 ,”話事權”亦不會再被那些大公司掌控着,更是一個改變現有狀況的新契機。

電視台繼續大吹大擂,培養幕前表演的歌手、男團和女團;有些更只是鼓勵翻唱昔日的經典名曲,對培養新世代的創作人卻視而不見。據說相比高峰時期,超過75%的創作人已相繼轉職,離開這三餐不繼的夢想行業。仍然留下的音樂創作人,欣賞你們的堅持,也感謝大家的鼓勵,我們答應以科技改革這不公平的現象,鼓勵更多音樂創作人推出新的樂章。

十年後的今天,一個全新的音樂代名詞出現了,Muxic 不只是一個劃時代的區塊鏈音樂串流平台,更方便創作人可以用手機把他們的新作品發佈,同時推出 NFT 以音樂創作換取合理的收入。十年後,我們必定成為主流,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健康的音樂大同世界。、

鄒健宏

香港科學園科培網絡榮譽會長

科韻動力有限公司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