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一人創業」5年 全靠用戶的愛堅持
「冇諗過班User 同我一樣咁鍾意 GoodNotes」

覺得手提電話不 working-friendly,但又覺得手提電腦太累贅,很多人都會選擇買部平板電腦, iPad 是其中一個熱門選擇。一年一度的 Apple AppStore Award 2022 表揚一年裏表現得最出色的應用程式,而 ipad 這個類別的最佳應用程式得獎者是港產手寫筆記 App, GoodNotes 5 奪得。

一去 GoodNotes 的官方網站,就見到「靈感,無紙境。以手寫的觸感,享受在無限的空間下紀錄每個想法的樂趣」的標語,食字之妙讓人聯想蘋果每年隨新產品一同推出的文案,怪不得 GoodNotes 的創辦人 Steven 都說 GoodNotes 是與 iPad 是共生的產物,Steven 早在 2010 年求學時期得到了人生第一部 iPad 就開發 GoodNotes 1,到了 2015 年 Apple Pencil 推出就改變了整個應用程式;哪個地區賣 iPad 賣得最好,那個往往也是 GoodNotes 最受歡迎的地區。

「無紙境」書寫體驗

GoodNotes 是一個怎樣的 App?以一言蔽之,是電子化筆記本,如他們官網所寫的提供一個「無紙境」書寫體驗,很受學生歡迎,尤其受讀 STEM 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一類要抄寫大量筆記或要畫不同圖案的學生歡迎。GoodNotes 的創始人兼 CEO Steven Chan 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跟很多初創公司的發展故事差不多,Steven 主修數學但就對編程有濃厚興趣,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剛好遇上蘋果推出第一代 iPad,Steven 就當是畢業前給自己一個小小的任務——寫一個 app 出來作為自己創業的第一筆資本,目標是賺到 50,000 美金,那就是 GoodNotes 的雛形。最後當然是「錯有錯着」,GoodNotes 越做越好,成為了 Steven 發展得最好的生意,勇奪蘋果 iPad 2022 年最佳應用程式,總下載量超過2000萬 ,成立五年公司員工超過 120 人,過去三年營業額更翻了 10 倍,成績驚人。

Steven(左一)和管理團隊
GoodNotes 在香港以及倫敦設有辦公室,但同事遍佈世界各地。2023 年度 GoodNotes 的 off-site event 在葡萄牙舉行,全體人員集合。

就只是電子筆記本而已?

可能你會有疑問:一個模仿筆記本的 App,聽落非常簡單,市面上同類的 App 應該也多如雨後春筍,是什麼可以令 GoodNotes 突圍而出,由 GoodNotes 初代演變成現在的 GoodNotes5,用戶遍佈世界各地?「可能因為本身我是打算寫個 App 給自己和其他同學用,我讀數學又要經常抄寫大量筆記和複雜的算式、也要畫圖,所以我很了解可何謂一個良好的電子筆記用戶體驗:包括解決 Pen&Paper experience 令到筆記變到散亂不易整理的問題、在 iPad 上寫 notes 也便於與同學分享交流等。」不僅是性能上的追求,Stevan 對 GoodNotes 是否可以媲美一個真實紙筆書寫的筆記體驗也很執著,所以連下筆觸感、墨水的呈現也下過一番功夫。在 GoodNotes 的初始研發階段,他甚至在 AppStore 裡下載了十多款類似的電子筆記程式,再把 GoodNotes 優化、改良,變成現在可以很好地複製紙質筆記體驗的一個 App。對於 Steven 而言,GoodNotes 不單是「電子筆記」,更是一個新的體驗,「我覺得未有一個 App 可以像 GoodNotes 那樣可以如此著重在 papernotebook experience 身上。」除了一些固有功能,Steven 也會留意一些 note taking 的「潮流」,例如部份用家除了抄筆記之外也喜歡寫手帳,GoodNotes 因而也開發了手帳這個功能,附有精美的介面和貼紙,也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 item。

EdTech 在香港有「勢」

將傳統的紙筆抄寫體驗電子化,算不算得上是近期很流行說的 EdTech?EdTech 在香港的發展成熟嗎?「EdTech 算是近幾年新興的詞語,與香港人常說的 FinTech 比起來就一定沒有那麼為人熟悉,也沒有太多 Startup 在做,市場也較小,但趨勢一定有,因為現在越來越多人著重編程、STEM 的重要性,所以 GoodNotes 很多用戶都是讀數理、讀 STEM 的大學生。」Steven 補充說,他所認為的 Education Technology,不只是對於硬件上的升級的追求,而是對希望用 idea 結合科技和 AI,可以帶給學生一個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的使用體驗,可以提供一個很完滿的 Learing journey:例如 GoodNotes 入面包含光學文字辨識(OCR)技術,用家可以搜尋到 GoodNotes 內的資料;又即使是撰寫複雜的程式或算式,AI 都可以快速辨識到正確的文字。

令到 Goodnotes 可以走到今時今日的,除了 Steven 的毅力、GoodNotes 背後的軟件工程師、還有 GoodNotes 的用戶,被問到創業期間有沒有過很想放棄的的一個時刻,Stevan 答「沒有」,而令人詫異的是,GoodNotes 頭 5 年都是 Steven one man band 式獨自營運:每天花六小時以上編程,收到用戶投訴說有 bug 的時候為了不影響用戶日常生活,也會馬上放下手上工作,以用戶為優先。就這樣獨力支撐 5 年到蘋果發佈的第一枝 Apple Pencil 將 GoodNotes 推上了另一個高峰後, Steven 始才有一個團隊去支持 GoodNotes 走得更遠。

最感動是用戶無償貢獻

那麼,是什麼驅使 Steven 堅持下去?答案不是窮,而是愛。這份愛源自於一群忠實的用戶。「創業以來一直以來覺得最有成功感的,都是源自用戶的愛——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一樣,是真心喜歡 GoodNotes 這個產品。例如最近我們想發展辨識手寫數學算式這個功能,這個就需要到大量用戶的反饋數據充實我們 AI 的 database。我們其實以前一直想這樣收集用戶反饋,不過總覺得要有誘因:例如送精美貼紙和界面給用戶。但最近一次就這樣零誘因,單純叫用戶手抄一條算式,竟然最後收到超過 100 萬條手寫算式,更有用戶表示因為很喜歡這個產品而一有空就抄,希望可以貢獻到 Goodnotes 之後的發展⋯⋯這個是我和我團隊一直以來覺得最大成就感的原因。」

GoodNotes、AI 和 EdTech

GoodNotes 1-3 的版本為初始階段,至 Apple Pencil 面世後有了 GoodNotes 4 的出現,現在GoodNotes 5 基礎更紮實全面,可以支援更多學習產的功能。走到今天,Steven 也不再是一人團隊,而是有超過 120 位同事、分佈世界不同角落的大團隊,之後未來聚焦的發展方向,就是 AI 了﹕「當之後很多學生用 Goodnotes 學習,老師用 GoodNotes 教書,我們就可以想想 GoodNotes 如何可以結合機器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效率,尤其是 ChatGPT 出現讓大家的眼球都落在 AI 身上。從前我們想 AI 如何可以幫助學習這件事,現在可能要換個講法了,可能要想 AI 如何改變學習:從前一個老師對 40 個學生,未來會不會可能每個學生都有個 AI老師,可以幫輕老師負擔之餘,學生遇到問題時也更快得到答案?當日後 Goodnotes 成為每個學生、老師常用的工具之後,如何將 AI 和 EdTech 更好的融合,將會是 GoodNotes 未來 10 年的大方向。」

文:王綺婷
圖:Good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