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系統對業務未來可持續性的影響

@Tech Nine 近年不少企業已實行數碼轉型,疫情爆發後,更突顯企業一直在使用科技上的缺失,無論是人力資源、出勤及設施管理、產品售賣及服務,以至日常工作處理及會議等,所以企業更加快以科技打破傳統經營方法,以減低對營運帶來的影響,而雲端科技亦因此被各界推廣。根據NTT 2021混合雲報告顯示,超過93%的香港企業表示雲端科技對業務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1] 混合工作模式必定是未來大趨勢,雲端系統能讓員工隨時隨地存取資料,亦讓企業管理人員能輕易獲取數據及監察情況以便進行決策。 實體安全及設施管理被受重視 隨著時間推移,大部分地區的機構已逐漸適應變化並重回軌道 — 重開商鋪、辦公室、院校以及舉辦實體活動。為配合防疫政策如公眾衞生、實體安全、設施管理等成了企業發展的首要考慮因素。據一家全球領先的雲端門禁系統和智能建築公司,於2020至2021年訪問共500位美國的設施管理專業人員的調查報告顯示,75%受訪者表示疫情增加了實體安全對企業的重要性,60%認為有必要於保安及設施管理上即時或在未來考慮升級雲端技術。[1] 雲端系統及二維碼的應用對遙距管理場所出入的有效性不容忽視,可為企業以統一平台管理處於不同地區的辦公地點、設施使用情況及活動參與人數;管理人員可隨時透過雲端平台,查看實時出入記錄,追蹤設施使用情況、保障實體資產安全及社交距離,令疫情對營運的影響減至最低。 而對於實行混合模式或以遠程工作為主的企業,實體安全更尤其重要。例如在辦公室的員工或保安分配可能比以往少,容易出現保安漏動。雲端門禁及保安系統不但能保障員工及訪客安全,如再配合可限時段、出入次數及出入指定場所使用的二維碼,更可為所有設施使用者帶來自助出入的便利。 流動裝置門禁將成為趨勢 根據IFSEC Global於2022所發表的State of Physical Access Control Report,42%的全球受訪者包括北美、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地區企業,均有意升級門禁系統以流動裝置進出場所。[2] 而此類流動門禁不單可應用於辦公地點或固定場所,更可於接待大量訪客的場所、單次甚至室外活動中應用。我們不難想像員工及訪客使用手上的流動裝置,全部以手機拍卡或掃描二維碼進出,或使用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技術配合自動開門,實現無接觸開門及自助出入,為企業帶來更多如更靈活調配人力或設施資源、節約能源及長遠成本的效益。 Lucas M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 Co-founderTech Nine Limited Lucas Mo is the COO and co-founder of technine, a software R&D house and system integrator specializing in cloud systems, mobile app development and IoT solutions headquartered in Hong […]
結合4D「智慧城市」及「元宇宙」概念至你的商業空間

@Visionaries 777 信我們也留意到各行各業正不時引入創新方案,整合商業營運內的多項資訊及程序,以達到省時、自動化、簡化流程等目標。資源運用的效能得以提升後,同時也改善了員工的工作品質,提升整體商業的服務質素。其中以往在「智慧城市」或「元宇宙概念」內提出的創科概念,原來早已成為一般企業也能輕易設置的營運策略來改善業務表現。 1. 建設你的數碼孿生(Digital Twins)智慧商業空間 在過去幾年,建設智慧城市成為全球不少政府的政策方針。但有否想過企業與中小企其實也能學習當中的概念,並應用於每日的運作流程當中?現在,使用隨手可得的手機或平板電腦配合軟件,可在 3 分鐘內將 300 平方呎的空間快速掃描,並即時製作出數碼孿生模型。 2.結合擴增/混合(AR & MR)實境 數碼孿生可理解為在數碼化平台上複製一個物理空間的「孿生兒」,結合數據庫便成為「智慧空間」。日後員工及訪客就能透過裝置上的 AR 鏡頭,與在身處位置的數據進行操作。「智慧空間」能建立在任何辦公室、商店、甚至過百層的建築物。此項技術的好處包括開放、即時、可靠並且「永不過時」,無論未來有任何新型態的行動裝置,也能隨時存取在智慧空間上的資料。 3.運用4D智慧技術管理場所及設備保養 其中一項「智慧空間」平台的意義,是使每日產生的記錄與物理空間 (x,y,z) 和時間 (t) 結合,成為 4D 數據。操作人員日後只需透過 AR 鏡頭,便能在數據的位置完成提交檢測記錄、匯報事故等工作。 在國內,有廠商透過此項管理技術,百分百追蹤每日9個班次的維護和檢測任務,讓系統自動推送每項任務至員工裝置,再運用室內導航指示員工到特定位置完成任務。該廠房在一年後成功達到 96-100% 關鍵設備可用率(Key Equipment Availbility Index),為廠商節省大量因機件故障、延遲交貨等造成的損失。 4. 結合遙距雲端管理及自動化訓練流程 「智慧空間」可以讓各類需要人力資源的商業活動智能化,藉簡化操作流程來改善員工的工作品質,並對人手短缺、流失率高、分工不清等問題提供啟發。以困擾不少企業的「新入職員工訓練」為例,透過技術把每項任務規劃在店舖內固定的空間內,員工只需打開裝置上的 AR 鏡頭,每天就能自行按時到達指定位置獲取相關訓練內容,重覆完成訓練。 現在,已經有管理公司、工廠及連鎖餐廳,使用此 4D 技術管理來自不同地點及分店的記錄,並為新入職的員工提供自動化的營運流程、事故處理和操作程序等訓練,減省達75%的培訓成本,把因員工流失而帶來的影響減至最低。 Steven Cheng Senior Product ManagerVisionaries 777 Steven has been working with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
NFT 音樂大同世界

@iMusictech 十年前,我經營了數載的音樂科技初創,在香港科學園帶領下,勇奪美國培育機構 NBIA 科技組總冠軍殊榮。記得在台上領奬的一刻,我曾經說過:「我們的出現,就是要創造音樂大同的世界。」十年過去,音樂世界仍然掌控在某些大唱片公司手中,串流平台的普及更把大多數音樂創作人推向邊緣,由全職變兼職、由兼職變離職;微薄的收入也只照顧某些工種,音樂創作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 根據 2021年的資料顯示,以著名音樂平台 Spotify 為例,100萬的收聽率才有USD 4,000-6,000 (港幣為4萬7千元左右) 的分成給予音樂人,然後把這個利潤分給不同有份參與歌曲製作的工作人員後,平均每人可以分得 2,000-4,000 港元不等;但大前提是歌曲有 100萬的收聽率,整個分成制度對於沒有大公司支援的音樂人是不理想的。他們沒有龐大的幕後團體為歌曲宣傳,更沒有任何新歌發佈會及宣傳活動,要做到100萬流量根本是天方夜譚。 NFT 的出現正好為絕大多數音樂人平反,同時為音樂工業帶來新的革命。每一首獨一無二的原創歌曲將被製作成 NFT ,權益全部寫清楚在智能合約之上,不僅包涵主要的作曲及作詞部份,更可覆蓋編曲、監製、表演者甚或樂隊鼓手等。預先銷售 NFT 可為創作人帶來基本的收入,聽眾通過建基於區塊鏈的串流平台收聽音樂,更可以播放率按比例計算收益,相得益彰;同時加強聽眾及粉絲們的投入感,讓他們都可以成為歌曲持有人的一份子。 筆者相信 NFT 在音樂上的應用是最理想的場境,以 NFT 的方式去推出音樂,音樂創作人除了版稅收益外,更會得到 發售 NFT 所產生的利潤。NFT 在歌曲創作上的出現,確保了音樂人會有基本的收入,智能合約更加保障了各人的權益 ,成為了獨立創作人推出更多歌曲的動力。NFT 音樂打破了傳統音樂的限制 ,”話事權”亦不會再被那些大公司掌控着,更是一個改變現有狀況的新契機。 電視台繼續大吹大擂,培養幕前表演的歌手、男團和女團;有些更只是鼓勵翻唱昔日的經典名曲,對培養新世代的創作人卻視而不見。據說相比高峰時期,超過75%的創作人已相繼轉職,離開這三餐不繼的夢想行業。仍然留下的音樂創作人,欣賞你們的堅持,也感謝大家的鼓勵,我們答應以科技改革這不公平的現象,鼓勵更多音樂創作人推出新的樂章。 十年後的今天,一個全新的音樂代名詞出現了,Muxic 不只是一個劃時代的區塊鏈音樂串流平台,更方便創作人可以用手機把他們的新作品發佈,同時推出 NFT 以音樂創作換取合理的收入。十年後,我們必定成為主流,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健康的音樂大同世界。、 Kenneth Chau Founder & CEO iMusic Kenneth is at the forefron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He is the founder of […]
Where IoT & Wi-Fi 7 Collide

@Commscope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of Wi-Fi f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Wi-Fi professionals like to complain about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like to complain about, but this time we will focus on just one thing), it’s the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that exists within the 802.11 standard. Until the 6 GHz spectrum was released with Wi-F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