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代幣困境

代幣的角色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關係密不可分 – Web3 作為一種去中心化價值網絡,在其網絡內,一切價值都會被代幣化 –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價值,就是區塊鏈網絡的使用權。舉例 – 假設我需要使用以太坊的某個去中化交易所做交易,便需要持有以太坊代幣 (ETH) 以支持交易費 (GAS fee)。除此之外,該生態的現時的價值及社群對其未來的價值,亦反映在其代幣的價值當中。項目方或者生態基金會通常都會以代幣激勵社群,如使用者成為驗證者,替其區塊鏈執行交易,驗證者亦會得到代幣獎勵,因此形成一個去中心化運營模型。

代幣之好

在傳統初創運營底下,營銷成本僅次於開發成本。完成產品開發周期,初創團隊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為項目營銷,尋找使用者。加密貨幣發展至今十數年歷史,市場上亦得到一定認可
,容易為代幣找到發行商、交易所、流動性等生態配套,因而令代幣能夠成為有效的激勵機制。
不少項目方在早期因而可以令用空投代幣(通常是同質化代幣)的預期吸引大量使用者成為早期支持者以試用產品、提供意見及帶動社群營銷等。由其是需要冷啟動(Cold Start) 才能發揮作用的平台,以代幣激勵獲客絕對是事半功倍。相比起傳統的產品開發及營銷模式,這樣的流程可以有效減低獲客成本,令初創團隊可以將資金投放於產品研究及其他方面。

代幣的潛在挑戰

真的每個產品都需要代幣嗎? 這個問題一直在 Web3 社群中一個恆常的熱議。在某些情況下,引入代幣機制甚至可能會影響項目的未來發展。
以Web3遊戲為例,上一個周期 GameFi 的爆發令 Web3 遊戲得到注目,玩家數目指數式上升後隨即暴跌 – 箇中有幾個啟示。其中在於大量玩家以代幣空投預期來參與遊戲,回歸到項目開發的角度去審視,這個極速獲客的過程其實會令初創團隊早期難以判斷產品是否能夠真正迎合市場,到底用戶數據上升是由代幣空投預期所致,抑或是產品功能吸引,單從數據看實在難以分辨,所以初創往往因此不能定出長遠有利項目發展的開發藍圖。不少 Web3 遊戲界亦因而被垢病重視代幣多於遊戲體驗。

其二,如代幣單純用以獎勵,而未有完整勾劃代幣未來的用途(如去中心化治理),很可能會間接鼓勵代幣持有者售出代幣,造成拋壓,令代幣價格下跌,動搖社群及投資者信心。初創項目的估值因而會受到影響,從而令下一輪融資大受影響,特別是對於未達致正現金流的公司來說,更需要加倍小心。

其三,代幣空投預期會引來一眾空投獵人(以千方百計獲取空投賺錢的人) 。他們會使用程式挑戰項目方設定的機制,務求以最高效率方法獲取到代幣,這類型的用戶通常會令產品體驗變差。舉個例子,玩家只為了賺錢參與遊戲,而不為整個生態作出貢獻,這些負面行為會削弱
整個生態,令遊戲體驗變差。這亦是動機擠擁理論(Motivation Crowding Theory)的經典體現。

代幣的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的受到關注,使用機器學習去建立模型可能會為行業帶來曙光 – 例如模型可以根據過往不同項目的用戶數目、代幣供應、代幣價格、使用加權回歸來預測特定時間內的代幣價格。這類型技術會為 Web3 帶來改變,畢竟人工智能最需要數據,而去中心化世界最豐富的也是數據。

代幣模型是 Web3 世代底下的新概念,往往亦是一眾傳統創業者在去中心化框架下面對的難題。成也代幣,敗也代幣 – 這也是Web3創新面的對困境。回歸到用戶角度,價值沒有 Web2 或 Web3 之分,甚麼會為用戶長遠帶來價值,這是我們需要思索的問題。


Kyle Leung
專欄作家

Blockbusters Lab 共同創辦人
去中心化信徒、產品設計及增長顧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